典型经验做法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动能工作 >> 典型经验做法

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全面覆盖 分类施策 积极打造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支持链

编辑:省人社厅刘宇娇

来源:就业司

时间:2017-09-30

  近年来,上海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人社部的指导和要求,认真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确保了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同时结合上海自身发展阶段、产业转型和青年人择业观念新变化,逐步将就业工作的重心向整个青年群体拓展。今年5月份,市政府出台《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促进本市青年就业创业的若干意见》,通过构建覆盖在校、求职、就业不同阶段的政策举措,努力打造“全谱系、细分化”的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支持链。

  一、树立正确择业观念,引导青年大学生“想就业”

  近年来青年大学生“慢就业”“啃老族”等现象增多,这其中有经济社会因素影响,也有个人就业意愿不强、职业定位不合理等问题。为应对这一情况,我们发挥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等方面协同作用,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帮助其找准定位:一是实施“启航计划”激发失业青年就业意愿。在对全市失业青年开展调查摸排基础上,以“请出家门、引入校门、走进厂门”为导向,通过建立“启航导师”队伍、制定个性化求职计划、开展针对性服务活动等手段,积极引导失业青年转变就业观念。二是推进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将公共就业服务前移到校园,深入开展个性化辅导与咨询,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目前,我市已在28个高校建立大学生创业指导站,开发了一批职业指导精品课程进校园,据第三方调查,学生满意度达98.6%。

  二、努力补齐能力短板,帮助青年大学生“能就业”

  针对青年大学生技能素质与市场需求存在偏差,特别是对新兴产业从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储备不够充分,我们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努力搭建就业训练和实践锻炼的平台,补齐青年就业创业经验和能力上的短板:一是推进青年见习。进一步完善见习政策,扩大见习范围,提高补贴标准。聚焦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开发高质量就业见习基地,同时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发展为创业见习基地,着力打造“见习+孵化”相结合的创业能力提升模式。二是发展职业训练营。在借鉴国际经验,总结各区试点做法基础上,今年我们探索建设青年(大学生)职业训练营,努力打造融合课堂教育、求职辅导、岗位模拟、职场体验和专项就业服务等各类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目前已确定了首批24家设营单位,逐步通过基于通用就业能力的普训、适应市场特定需求的专训、针对自身特长培养的特训等不同模式,全面提升青年大学生就业能力。三是加强职业培训。会同教育等部门共同推进“校企合作”,引导院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符合企业需求的青年劳动者。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的“双证融通”试点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构建分阶段的创业培训新模式,大力推进“互联网+”远程培训等多元化技能培训手段。

  三、强化精准帮扶举措,让青年大学生就业“有渠道”

  适应青年大学生就业意愿多元化、服务诉求个性化,我们着力提升公共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实现促进创业扩大就业,强化援助稳定就业,精准服务促进就业:一是鼓励创新创业。以青年大学生为重点帮扶群体,从2009年开始连续实施了三轮创业专项行动计划,强化制度安排,明确目标任务,完善帮扶举措。针对青年大学生“融资难、场地缺、成本高、能力弱”等突出问题,制定实施创业担保贷款、初创期创业场地房租补贴和社保补贴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强跟踪指导,每年引领超过6000青年大学生成功创业。二是加强就业帮困。积极落实小微企业吸纳毕业生社保补贴、毕业生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求职创业补贴等政策举措;重点加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帮扶,积极挖掘岗位资源,促进供需对接。同时,针对长期失业青年,建立实名制动态管理机制,落实各项就业援助政策,鼓励多渠道就业。三是强化就业服务。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定期发布“乐业报告”“市民创业状况调查报告”,为青年大学生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供求分析信息;聚焦分类施策,根据青年大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就业创业能力,对接细分化的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丰富服务手段,顺应互联网发展要求,不断推进“乐业上海”“海纳百创”“技能上海”微信公众号建设,强化互动功能,以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主动推送各项公共就业创业服务。

  四、着力促进职业发展,支持青年大学生“就好业”

  我们一直把推动职业发展作为提升青年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以推行终身职业培训制度为抓手,使每个阶段的青年大学生都有可选择、可参与的能力提升培训项目,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一是拓展青年职业发展通道。广泛开展导师带徒、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积极培育青年岗位能手。努力实施“上海百万青年成长计划”“青年英才计划”等专项计划,注重青年成长与促进就业的联动、青年成才与职业发展的结合,不断畅通青年人的职业发展通道。二是加强专业化的保障支撑。通过与各类社会组织、民间团体、市场专业机构合作,搭建资源对接平台,为青年大学生提供多渠道服务。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就业困难等重点青年大学生群体开展就业创业服务,为青年人的职业发展提供专业支持。